显示标签为“espace”的博文。显示所有博文
显示标签为“espace”的博文。显示所有博文

2009年4月9日

“0°"” UNMASK 2009






unmask回来了——带着他们的新作品,拉开了2009个展的帷幕。unmask的创作始终是介乎于现实生活与虚拟空间之中的,从早期的“半透明”系列开始,unmask一贯坚持设计感与雕塑感相结合的超现实主义创作。新颖的材料,精湛的工艺,严谨而适度的唯美风——unmask作品总是和时尚、精致等等联系在一起。而在这些优雅的外表下,总有那么一些压抑与焦虑感于不经意间弥漫开来。

这次个展所展出的四件作品彼此独立而又相互照应,甚至可以被看作一件巨大的装置:四个弧形外壳里或躺或坐着形似人类、却长着动物皮毛的异形生物。《半透明》系列可以看作他们在传统雕塑上试验的体块删减,而这一次的0°系列则是以添加的角度在人体造型上实现的新探索:白色、黑色、黄色、紫红色,斑斓的仿真动物皮毛包覆着隐约可见肌肉和血管的人体,以及弧形外壳下方铺满白色细沙并精心组织出纹样的地面,unmask再一次证明了他们将装饰艺术融入雕塑语言的成功。

0°系列作品在展场中营造出亦真亦幻的迷离效果,但却不是生发于幻想中的。这种若有若无的疏离感强化了作品超现实的味道,同时也是以虚拟的角度介入真实的境况。在进入现实的过程中,unmask的作品采取了自我保护的态度。弧形外壳加强了虚拟空间的效果,并与动物皮毛一起,试图在最大限度上保护处于其中的身体。人物面无表情,然而却不是看破世俗的宁静:尽管有着自我建设的保护层,仍无法掩饰内心深处的不安,无奈,及至最终的隐忍。
— 文/ 景晓萌
http://study.artchn.com/argument/197001/artchn_124213.html

2009年4月5日

Kolatan/MacDonald Studio

kol-mac pod

一对艺术家组合Kolatan/MacDonald Studio 由土耳其出生的美国籍女艺术家Sulan Kolatan和美国艺术家William J.Mac Donald组成。他们在1999年合作的雕塑作品(也许是建筑模型) 《Pod No.25,26,27》让我想到了我喜欢吃的茄子。你想到了什么?似乎他们的建筑作品更加值得关注!嗯,很不错的建筑设计师,设计的都是不切实际的建 筑。

2009年3月17日

de retour du Palais de Tokyo

vues de l'exposition de la Station dans le module 1 du Palais de Tokyo, jusqu'au 4 janvier 2009:

Wagram-Iéna, assemblage de tickets de métro, encadrement, 70 x 100, 2008


RVB, assemblage de tickets de métro, 21 x 3, 2008

2009年3月8日

《破冰》展厅中新作品《棱镜屋》 邱志杰


今天,《破冰》展厅中新增加了一件作品《棱镜屋》。
这是原计划就有,没有能在开幕的时候完成的作品。春节期间厂家都放假,工人给再多的钱也不肯加班。到现在才把所有的三棱镜做出来。

这是一个半圆形的不锈钢结构的屋子,和装了双凸透镜的透镜屋相似,都很像爱斯基摩人的雪屋。

凸 镜屋直径四米。高两米。不锈钢框架上安装了五百块凸透镜。每个双凸镜的焦距都在两米远的地方,也就是圆屋子的圆心部分。假如把凸镜屋搬到户外的阳光下,在 圆屋子的中心放一块煤,煤会烧起来,在中间放一块冰,并会融化,成为一盆水,水会被聚集的阳光烧热。所以这个凸镜屋在“破冰”的概念结构中扮演的是“化冰 之屋”。展览的时候,曾经设想放在室外。后来发现这个凸镜屋也是一件凶器。小朋友跑进去,一个不小心,眼睛可能会被烧伤。放在室内的灯光下。中间放了一盆 漂浮着冰块的水。成为某种等待者。



《棱 镜屋》直径三米,高一米五。。小朋友们可以站着走进去,大人要猫着腰进来,马上坐下。不锈钢框架上安装了壹千四百个三棱镜。在室内的灯光下,已经在地面的 白色皮毛上投出了很多彩虹。四周墙面上有更多的彩虹。这还没怎么打灯呢,交待助手去买的全仿日光的特种灯还没有到位呢。只是用展厅里现成的灯一照。三棱镜 组成的雪屋的弧线墙体上泛着一层难名状的美妙光泽。
《棱镜屋》和《凸镜屋》都到位后,在展厅东北角形成一大一小两个半圆,如同一个半泡在水里的葫芦。
展厅中还会陆续增加作品。



http://www.qiuzhijie.com/blog/article.asp?id=334
http://www.qiuzhijie.com/blog/article.asp?id=333